服务热线
13772012661
也失去了对爱的敬畏感,“已经上钩的鱼儿何必再喂鱼饵?”很多感情说白了,就是这么变淡的。所以你看,即使是自由恋爱,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,也会变得难以善终。这个时候,我们前面说的父辈们传统婚姻模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。●第一,有惊喜能够接受他人介绍或者父母安排相亲结婚的人,他们对婚姻的期望是比较低的,结婚之后有更多的惊喜,他们的婚姻就是一个探知未知可能的过程。●第二,门当户对不可否认,古代宣扬门当户对的婚姻,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。而父母介绍的婚姻一般都是门当户对,因为相近的经济基础就决定了他们的三观会比较接近,这样的婚姻一般都比较稳定。而且因为是父母支持的,婆媳矛盾也会变少。●第三,避开了感情变淡的过程传统婚姻是一个从磨合到慢慢适应的过程,细水长流,不会像自由恋爱那样大起大落。而且这样的婚姻目的性很明确,知道自己要什么,也会在婚姻里得到。2 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结婚之后对婚姻的态度写的这里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这是在鼓吹传统婚姻,贬低自由恋爱。然而,传统婚姻就没有幸福的?自由恋爱就没有幸福的?都有吧,重要的不是形式,而是结婚之后对婚姻的态度。我见过自由恋爱的夫妻,当初为了爱情都要私奔了,不顾家里人反对在一起了,可是结婚之后天天吵架,把离婚当做家常便饭。我也见过传统婚姻中,相亲认识,没多久就结婚了,结婚到现在,二十多年没吵过架,相敬如宾,儿女双全,什么时候看到他们都是一脸幸福的样子。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传统婚姻,当你不再敬畏婚姻,不懂得克制人性,再好的婚姻也会土崩瓦解。我们以前总是说减肥是反人性的,健身是反人性的,学习是反人性的,自律是反人性的,但其实婚姻也是反人性的。人性是喜新厌旧,贪得无厌,你必须把两个人熟得像自己器官一样的人捆绑在一起。你此生只准喜欢我一个,只准和我一个人生活在一起,哪怕已经没有惊喜,哪怕已经无限厌烦。这哪里会受得了?我们前面说的锡克教族传统婚姻,经过统计之后发现普遍比自由恋爱的婚姻要幸福,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婚姻就是完全克制人性的。这就是印度的锡克教族:他们头上缠着长长的头巾,是禁止摘下来的,只有沐浴的时候,或者死亡,否则就是违反自己的信仰。这个教族对于婚姻非常重视,都是在锡克教庙里举行非常庄重的宗教性婚礼。《古鲁.格兰特.萨哈卜》相当于他们的“圣经”,新人结婚的时候,就是要对着“圣经”起誓。他们认为婚姻是非常神圣的,与食物、水、空气一样是必不可少的,新郎和新娘在一生中都应始终不变,甘苦与共,共同履行家庭的责任。所以,违反了婚姻就是违反了自己的宗教信仰,用宗教信仰去克制人性,反而会过得幸福。3真正的爱,一定是克制的到了这里,我们不妨反思一下,我们现代人的婚姻,还有谁会把婚姻当做信仰?还有谁会觉得婚姻是神圣的?越释放人性的地方,离婚率越高,经济越发达的地方,离婚率越高,收入越高的人群,离婚率越高。忽然想起我父母的婚姻,相亲认识,我奶奶带着母亲吃了一碗面就算是订婚了,我父母骨子里面都是比较传统的人,重视婚姻家庭。他们都遇到过很多诱惑,但即便日子再苦,都坚持下来了,在他们的信念中就是夫妻还是原配的好。母亲总是教育我,“结发夫妻”这四个字,对他们有着无限的敬畏。那个年代,生活很艰苦,东西坏了舍不得丢,会先想着去修补,那个年代的感情也很珍贵,人们对婚姻有着敬畏感,坏了舍不得扔,修修就好。多年之后,再看周星驰的电影《大内密探零零发》有一个细节非常打动我。有妇之夫的阿发在妓院遇到了美若天仙的琴操姑娘,顾盼生姿,一笑倾人城,再笑倾人国。阿发一下子看得目瞪口呆。毫无疑问,他爱上了她,而对方也不避讳自己的好感。按道理,两个人就应该在妓院迅速滚了床单吧,但是最后一刻,阿发克制住了自己。当甜蜜过去,新鲜感不再,我们很容易爱上那些年轻又美好的新面孔,如果说此刻是真爱,那之前和自己老婆遇到的那一刻又是什么?所以真正的爱一定是克制的,人性会让我们遇到无数次真爱,但婚姻就是反人性的,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忠诚于对方。胡渐彪在《奇葩说》中有句话说的好,幸福的婚姻都有彼此的克制,不幸福的婚姻都充满了无情的放肆。放纵人性是一种本能,而克制人性是一种选择。END一段好的婚姻,一定是建立在这两点上:对内:相互尊重、信任、坦诚。对外:经营好双方的亲戚与朋友等等。这些当然重要,但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决定婚姻是否长久的决定性因素,还需要4个因素来决定:1、情感的相互满足:2、行为的相互支持与满足:3、经济上的相互满足:4、夫妻生活相互满足:做到了这些,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令人羡慕的完美婚姻。